四措并举 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******
王丽新
日前,央行、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,提及“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”。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”,到此次的“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”,同时继续强调落实保交楼金融支持、“金融16条”、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内容,可见政策层面对优质头部房企的深切关注。在笔者看来,接下来,地产金融支持性政策将在多维度快速展开,一方面会真正覆盖到有优质资产却被“误伤”的房企,使其迎来弹性扩表的机会;另一方面,资本市场将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,“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”,既要多措并举引导合规房企获得融资性现金流,也要恢复企业内生造血能力,稳住经营性现金流,最终实现保优质主体的目标。笔者认为,会议提到的四项举措可有效改善整个行业的资产负债表。
举措之一是“资产激活”,这与保交楼行动目标一致,主要针对出险房企及潜在出险房企,助其盘活资产,回归正常经营。具体而言,一可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等增量资金支持存量项目复产复工;二当支持对房企间项目收并购,引导需求端政策配合来增强项目去化和处置资产力度;三是远期或可期待支持发行商业地产类ABS、REITs等方式盘活持有型物业,释放房企此前沉淀大量资金的重资产项目的流动性。
举措之二是“负债接续”,这与当下房企已经在落实的债转股、存量债券展期等缓解房企债务压力的方向一致,主要缓解未出险房企短期还债压力,防止出险房企数量增加。比如当下内房股采用较多的支持房企在发生债务违约前置换要约,以新债换旧债以及合理展期,给予房企“以时间换空间”的机会。
举措之三是“权益补充”即股权融资支持,这是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的最有效手段,也是加速行业风险出清的“助推器”。上市房企股权融资开闸优势有三,一是没有债务利息,融资成本低;二是不会新增有息债务,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会提升,避免重走“高杠杆、高负债、高周转”的“旧三高”老路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;三是股权融资直接拉升权益资本,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引新股东入局后,若资源能与房企现有业务整合发展,可助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。
举措之四是“预期提升”,这与“稳销售、增信心、扩投资”一脉相承,是行业复苏的持续动力。供给侧方面支持房企融资,目的也是引导企业经营现金流回归常态。结合近期多部门的积极表态,预计需求端利好政策还将进一步释放,尤其可能聚焦在激活换房等改善性需求的购买力方面,使其成为楼市销售的新生力军。交易增加,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改善,交付的项目逐步增多,购房者消除担忧,市场有望联动好转,实现良性循环。
当然,改善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表不能一蹴而就。可喜的是,积弊已久的“旧三高”时代已经远去,“第三支箭”落地的广度和力度不断提升,随着居住消费需求不断升级,房地产行业开发与运营并重的新时代将来临。
大陆要求台湾食品企业交出“机密配方”?国台办回应******
中新网1月11日电 针对台“食药署”声称大陆刁难台湾食品企业注册,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回应指出,这本来就是个单纯的企业注册问题,解决起来并不难。民进党当局不积极帮助企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?不能不令人怀疑他们是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将简单问题复杂化。
11日,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。有记者提问:据关于台湾食品企业注册,台“食药署”声称是大陆在刁难,要求台湾业者交出“机密配方”,请问对此有何评论?台湾业者如何能够重新申请通过?
对此,马晓光表示,自去年12月上旬以来,国台办发言人先后三次通过书面新闻稿就此说明情况,澄清事实,驳斥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。马晓光并就此再说明四点:
第一,大陆发布《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》(海关总署第248号令),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向大陆境内出口食品的生产、加工、贮存企业的注册管理。该规定优化了注册程序,对不同类别境外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,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和所在地主管部门监管责任,旨在保障进口食品安全。一言以蔽之,这么做是为了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。不仅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则进行了通报,也通报了台湾方面。根据这一规定,台湾食品生产企业应补充完善相关注册信息。这不是禁止台湾食品企业产品输入,更不是民进党所说的“贸易障碍”“歧视待遇”。
第二,台湾食品生产企业应提供的注册信息,与其他境外企业是一致的,其中按要求填报的原料配料相关信息,是为了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,不存在所谓要求交出“机密配方”的问题。这些信息不会对外公布,不会影响企业权益。事实上,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。
第三,台湾部分企业目前暂未获得注册,主要原因就是提供的注册信息不完整不规范。虽然我们通告的期限到了,但只要按要求完善注册信息,经审核合格后依然可以向大陆出口产品。据了解,目前一些台湾食品生产企业已经补充了注册材料,有关主管部门正在进行审核,对于符合要求的,将予以注册。
第四,这本来就是个单纯的企业注册问题,解决起来并不难。岛内媒体已经指出,是有人故意把它变成了“罗生门”。令人不解的是,为何在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,民进党当局不积极帮助企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?不能不令人怀疑他们是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将简单问题复杂化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